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

個體戶未來知識管理工作發展

所謂知識管理是指在對的時間從對的人身上獲取正確的資訊,以使能夠產生對的行動。根據勤業管理顧問公司(Arthur Andersen)所為知識管理提出公式如下:

K=(P+I)S

其中K是指組織智慧(Organizational Knowledge), P是指人(People), I是指資訊(Information), +是指科技(Technology), S則為分享(Share)。這個公式所表達的是:『組織知識的累積,必須透過科技將人與資訊充分結合,而在分享的組織文化下才能達到加乘的效果。』(Thomas H. Davenport & Laurence Prusak著,胡瑋珊譯,1999:4)

但我認為,每年以萬家速度急遽下滑的大陸個體戶與台灣小企業,必須建立一種新的知識經濟觀念,千千萬萬不可以將台灣過去整套經營管理經驗複製,理論已經讓台灣二十年來失去國際競爭力。

必須導入一個觀點: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力轉型的配置為何? K/O=(P+I)*S/O,O=組織,亦即整體的貢獻度。將技術人力轉型推廣人力,以創新服務建立新的個案,延伸組織服務能量,深化企業或政府的細膩與關心文化;創造組織能夠提升顧客滿意度,達到創新、品質、速度、服務等的競爭關鍵條件。

新的個案研究將會是思營企業協會在未來的二年,匯集100個創新服務個案,以資訊分享,透過研討會形式,匯集成功案例的主管,成立以個體戶小企業為首的聯誼會,去從事研究分享的組織文化。其形式包括:視覺、設計、表演、藝術、音樂、表揚、捐助、會議、招商、廣告、網路、博客...,將資訊的未來人力投入在資訊文明的共構平台,以非智慧型組織進入管理組織的精簡體系。(BEAR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