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

大陸內銷市場消費結構分析(參考)

大陸市場實際上消費結構(能力)實際上是由「個人的小口袋」(指城鄉居民個人的消費)加上「單位的大口袋」(社會公共部門集體消費)所組合而成。後者乃國營單位年節時實物發放給員工的福利措施,購買力龐大,台商應極力爭取。若以城鄉區分:城鎮居民的消費一半是供給制,直接或間接由政府大量補貼,但目前、除住房、醫療、教育及保險之外,實務如生活消費品、食物、家電等則未供給;農村居民消費是市場型,除自產外所有消費品均由市場購得,大陸農村人口占 80%,台商應注意其消費潛力。若以海陸區分:沿海地區居民掌握閒置資金,對購買有主控力;在北方與內陸地區,主要是由單位統購,再分給員工作為物資補貼。其消費市場特色如下:

1. 消費市場仍處供大於求的局面,商業競爭加劇。

2. 地區消費差距大。東南沿海地區銷售額高於西部內陸地區。

3. 對產品強調其「實用功能」為基本的要求,此外,亦追求精緻、高品質的消費品。

4. 方便性產品盛行,能快速使用,節省時間的產品大受歡迎。

5. 健康意識產品需求漸高,這點對食品業特別重要。

6. 少數高收入者,消費能力極為突出,另外,因人口政策而使得用於備受龐愛的孩子,身上之支出亦相當可觀,這就是所謂超前消費的獨特現象。

7. 大口袋消費能力相當可觀。

大陸食衣住行方面的消費趨勢發展如下:
  • 食-以往追求數量的增加,現轉為追求健康、營養均衡的食品。
  • 衣-注重高品質、多樣化;衣著強調流行的趨勢與品牌的觀念。
  • 住-大陸居民現在居住面積與住房品質不斷提高,預估未來幾年建築業、室內裝潢業、家具業及與之有關的產品會大幅增加。
  • 育樂-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量將增加,包括彩色電視、錄影機、電冰箱、冷氣機、微波爐等。
  • 另外,在「一胎化」制度下,使小孩備受寵愛,因此與兒童相關的產品將有發展空間。
台商對大陸內銷市場,常有一些錯誤判斷,應注意避免。茲說明如下:

1. 大陸人民購買力並非如預期的強,其生活平均所得與台灣人民差距很大,因此並不像台灣人民花很多的錢追求生活額外的享受。

2. 鬼影潛量:大陸人口雖多達十三億,但扣除能接觸到的,對物品有「需求」、「知曉」此產品,「接受」此項商品及有能力購買的人後,會去消費的顧客所剩無幾。

3. 台商內銷產品多屬於高品質、高價格之定位。但大陸有能力購買的消費者有限,無法形成經濟規模。

4. 消費者訊息與需求變化快速,造成產品週期較預期還短,加上當地仿冒情形嚴重,台商從投資至產出期間須縮短。

5. 大陸市場經濟未如想像的建全,常受非市場因素(如政策)的干預,許多規定手續繁瑣不堪,若有心找麻煩,相當容易,可謂「欲加之罪、何患無辭」。

6. 不論銷售業績多大,但尚未收到現金,都不算確定,因為在大陸當地交易,許多應收貸款最後可能收不回,台商不得不注意。

7. 台商以為當地物價便宜,生活費用很省。但台商若以在台灣所習慣的生活條件去過日子,所需的物質在當地的費用亦不便宜。

8. 對大陸人才的誤判。許多大陸人能言善道,但做起事卻又另一回事。台商給予的薪資要比國營企業多,但等到培養了一定的技術水準後,可能跳槽,台商不可過度依賴大陸員工。

此外,大陸內銷市場有許多的潛在問題:

1.財務方面:銀行融資不易、帳款回收不易、自有資金比例高,擴充不易、資金籌措與取的困難度。

2. 人事方面:員工效率不佳、教育訓練人員的困難度、員工隨意離職,影響正常作業、薪資水準差異大、派遣人員適應的困難程度、大陸員工忠誠度不佳的情況、幹部本土化的程度。

3. 行銷方面:市場通路開拓的困難度、市場情報的收集不易、內銷市場帳款回收慢,倒帳多商標仿冒的嚴重、惡性競爭導致利潤減少。

4. 生產方面:交通設施不足、運輸成本增加、供電量限制、協力廠少且素質不良、設備使用率偏低、安全衛生條件不足、技術水平低、不良品發生的程度、託工外包廠不易尋覓、交期不易掌握。

5. 一般方面:行政效率低落、主管官員對法令解釋不一、法令及政策令夕改額外的交際費用、大陸履行契約的誠意、當地治安不佳。

沒有留言: